【美方为何攻击中国国家授时中心】一条手机短信漏洞、42款特种网攻武器、数次深夜攻击——美国国家安全局对中国国家授时中心的网络攻击可谓蓄谋已久、无所不用其极。国家安全机关近日破获一起美国重大网络攻击案,掌握美国国家安全局网络攻击入侵中国国家授时中心的铁证,粉碎美方网攻窃密和渗透破坏的图谋。这场精心策划的网络攻击始于2022年,美国安局启用42款特种网攻武器,目标直指“北京时间”的心脏——位于陕西省西安市的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。
国家授时中心承担着“北京时间”的产生、保持和发播任务。这里是国家通信、金融、电力、交通、测绘、国防等行业领域的高精度授时服务核心,还为国际标准时间的测算提供关键数据支撑。该中心自主研发了世界领先的时间自主测量系统,还建设有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——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。一旦遭受网络攻击破坏,将直接影响“北京时间”的安全稳定运行,引发网络通信故障、金融系统紊乱、电力供应中断等一系列严重后果。甚至可能导致国际时间陷入混乱,造成的危害和损失难以估量。
国家安全机关调查发现,美国安局的网攻活动蓄谋已久,呈现递进式、体系化特点。第一波攻击始于2022年3月25日,美国安局利用某境外品牌手机短信服务漏洞,秘密网攻控制国家授时中心多名工作人员的手机终端,窃取手机内存储的敏感资料。2023年4月18日起,攻击升级,美国安局多次利用窃取的登录凭证,入侵国家授时中心计算机,刺探该中心网络系统建设情况。2023年8月至2024年6月,攻击达到高潮,美国安局专门部署新型网络作战平台,启用42款特种网攻武器,对国家授时中心多个内部网络系统实施高烈度网攻。攻击者还企图横向渗透至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,预置瘫痪破坏能力。
美国安局为掩盖其攻击行径,采取了一系列隐匿手段。他们多选在北京时间深夜至凌晨发起攻击,利用美国本土、欧洲、亚洲等地的虚拟专用服务器作为“跳板”隐匿攻击源头。攻击过程中采取伪造数字证书绕过杀毒软件等方式隐藏攻击行为,还使用了高强度的加密算法深度擦除攻击痕迹。这些发现让国家安全机关固定了美方网攻的铁证。
面对美方精心策划的网络攻击,国家安全机关迅速应对,有效处置。机关指导国家授时中心开展清查处置,斩断攻击链路,升级防范措施,消除危害隐患。国家安全机关成功固定了美方网攻证据,为揭露美国网络攻击行为提供了有力支撑。这一系列措施确保了“北京时间”的安全稳定运行,捍卫了国家关键基础设施的安全。
为何国家授时中心会成为美国网攻的重要目标?其重要性体现在分秒不差的授时精度上。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综合办公室副主任魏栋表示:
时间差一毫秒,变电站就会时序混乱,造成大面积的停电。
时间差一微秒,国际股市的交易就可能会有几千亿的变化。
时间差一纳秒,北斗的定位精度就会差30厘米,同时也会影响到人们日常通信,无线电载波无法同步,手机通话和上网无法实现。
时间差一皮秒,月壤采集车和嫦娥飞船的定位就会产生几公里的偏差,可能造成“嫦娥”无法成功返回。
在国际标准时间领域,中国正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。国家授时中心产生和保持的国家标准时间准确度长期位居世界前列。从2024年1月到现在,我国的准确度排名世界第一。从2021年起,我国自主研制的各类原子钟相继被国际权度局测试认可,用于国际标准时间的产生。我国在国际标准时间计算中的权重也稳步提高,从2021年的5.66%提升到了目前的19.51%,达到了世界第二。
近年来,美国强推网络霸权,一再践踏国际网络空间规则。以美国安局为首的间谍情报机关任性妄为,持续针对中国、东南亚、欧洲及南美洲等地实施网攻活动。美方还惯于利用其在菲律宾、日本以及中国台湾省等地的技术阵地发动网攻,从而达到隐藏自身、嫁祸他人的目的。同时,美方还贼喊捉贼,屡屡渲染“中国网络威胁论”,胁迫他国炒作所谓“中国黑客攻击事件”,制裁中国企业,起诉中国公民。铁的事实证明,美国才是真正的“黑客帝国”,是网络空间的最大乱源。
国家安全机关提示,关键基础设施运营者要履行本单位反间谍安全防范工作主体责任。应定期对从业人员开展网络安全教育、培训,采取反间谍技术安全防范措施,防范、制止境外网络攻击、入侵、窃密等间谍行为。公民和组织应当支持配合国家安全机关开展网络反间谍工作,针对发现的疑似网络间谍行为,及时通过12339国家安全机关举报受理电话、网络举报平台或直接向当地国家安全机关进行举报。维护网络安全是全社会共同责任,需要每个人都提高警惕。
随着最后一条攻击链路的斩断,美国安局针对“北京时间”的网络攻击被全面粉碎。然而,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提醒我们,网络空间的较量从未停止!守护“北京时间”,就是守护国家的命脉。